美文2006>网游小说>成仙手册(狗头) > 素问·厥论
    摘抄至百度百科

    黄帝问曰:厥之寒热者何也?

    黄帝问道:厥证有寒有热,是怎样形成的呢?

    岐伯对曰: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,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。

    岐伯答道:阳气从人体下部开始衰竭就发病为“寒厥”,阴气从人体下部开始衰竭就发病为“热厥”。

    帝曰:热厥之为热也,必起于足下者,何也?

    黄帝问道:热厥证的发热,一般从足底开始,这是什么道理呢?

    岐伯曰:阳气起(《甲乙经》作走)于足五趾之表,阴脉者,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,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。

    岐伯答道:阳经之气循行于足五趾的外侧端,汇集于足底而聚汇到足心,所以若阴经之气衰竭于下而阳经之气偏胜,就会导致足底发热。

    帝曰:寒厥之为寒也,必从五趾而上于膝者,何也?

    黄帝问道:寒厥证的感觉寒冷,一般从足五趾渐至膝部,这是什么道理呢?

    岐伯曰:阴气起于五趾之里,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,故阴气胜则从五趾至膝上寒,其寒也,不从外,皆从内也。

    岐伯答道:阴经之气起于足五趾的内侧端,汇集于膝下后,上聚于膝部。所以若阳经之气衰竭于下而阴经之气偏胜,就会导致从足五趾至膝部的厥冷,这种厥冷,不是由于外寒的侵入,而是由于体内的阳虚所致。

    帝曰:寒厥何失而然也?

    黄帝问道:寒厥证是损耗了何种精气而形成的呢?

    岐伯曰:前阴者,宗(《甲乙经》作众)筋之所聚,太阴、阳明之所合也。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,秋冬则阴气胜而阳气衰。此人者质壮,以秋冬夺于所用,下气上争,不能复,精气溢下,邪气因从之而上也。气因于中,阳气衰,不能渗营其经络,阳气日损,阴气独在,故手足为之寒也。

    岐伯说:前阴是许多经脉聚汇之处,也是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脉汇合之处。一般来说,人体在春夏季节是阳气偏多而阴气偏少,秋冬季节是阴气偏盛而阳气偏衰。患有寒厥证的人,是因为自恃体质强壮,在秋冬阳气偏衰的季节纵欲过度使肾中精气耗损,导致肾向脾胃争夺精气,即使这样也不能使肾精恢复,肾失于固摄造成精气向下溢出,阴寒邪气就从足向上逆行。阴寒之邪气停聚于中焦,使胃的阳气虚衰,不能化生水谷营养经络,以致阳气日益亏损,阴寒之邪气独胜于内,所以手足感觉寒冷。

    帝曰:热厥何如而然也?

    黄帝问道:热厥证是怎样形成的呢?

    岐伯曰:酒入于胃,则络脉满而经脉虚,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。阴气虚则阳气入,阳气入则胃不和,胃不和则精气竭,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也。此人必数醉,若饱以入房,气聚于脾中不得散,酒气与谷气相薄,热盛于中,故热遍于身,内热而溺赤也。夫酒气盛而慓悍,肾气有衰,阳气独胜,故手足为之热也。

    岐伯答道:酒入于胃(,由于酒性剽悍径行于皮肤络脉),所以使络脉中血液充满,而体内经脉反而空虚。脾的功能是主管输送胃中的津液营养,(若饮酒过度,)脾无所输送则阴津亏虚,阴津亏虚使剽悍的酒热之气乘虚入扰于内,则导致胃气不和,胃气不和则□□化生无源而枯竭,□□枯竭就不能营养四肢。这种人必然是经常酒醉或者饱食太过之后行房纵欲,致使酒食之气郁居于脾中不得宣散,酒气与谷气相搏结酝酿成热,热盛于中焦,进而波及周身,因有内热而小便色赤。酒性是剽悍浓烈的,肾的精气必受其损伤而日益虚衰,(阴虚则阳胜,)形成阳气独盛于内的局面,所以手足发热。